小漫在家3.0機器人
智能機器人小漫在家1S
小漫在家機器人1L
酷比機器人
城市星云貝貝機器人
商業服務機器人
紫外線消殺機器人
測體溫考勤門禁一體機CS2020…
智能無人配送機器人
噴霧消殺機器人
疾控測溫機器人解決方案
S12高精度串行總線舵機
人臉識別+測體溫+考勤+門禁一體機…
SD15雙輸出串行總線舵機
SD100雙輸出大扭力串行總線舵機…
發布時間:2017-03-20 發布者:城市漫步
“讀特,你可以采訪了。”
“兩會正在召開,您參加兩會辛苦啦!請問,您這幾年是如何履行您的職責呢?今年,您又準備了哪些提案、議案或建議呢?”
接受采訪的全國政協委員陳志列不禁笑了,連夸提問者“很稱職”。
這是日前發生在深圳特區報全國兩會融合報道演播室的一幕。對陳志列委員進行采訪的,不是普通記者,而是今年報道團隊中的“新面孔”:智能新聞機器人“讀特”。
智能新聞機器人加入全國兩會前方報道團隊,只是深圳報業集團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深圳報業集團旗下各大媒體緊緊圍繞兩會主題主線和民生熱點話題,運用融媒體新技術精心策劃組織融合報道系列產品,烹制出一道道立體鮮活、精彩紛呈的“新聞大餐”,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與熱烈反響,進一步提升了影響力和傳播力。
以全國兩會報道為“競技場”,加快推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走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深圳報業集團的足音愈發鏗鏘。
“融”,融在內容為王——
占領主流輿論場,架起民生連心橋
媒體之“融”,內容為王是不二法門。盡管媒介生態已然驟變,但唯有優質內容才是媒體生存和發展的全部秘密。
在全國兩會這個檢驗媒體融合發展成效的“競技場”上,深圳報業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廣東、對深圳的指示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推出了系列重點專題策劃和重大主題宣傳報道。
3月3日政協大會開幕當天,深圳特區報在廣東媒體中率先推出“牢記總書記指示要求 奮進實干交好特區答卷”專欄,此后每天一篇連續12篇大型述評,全面展示深圳在以質量為導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前海開發建設、創新驅動成為發展主引擎、以開放促發展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創新發展等方面交出的精彩答卷。這組被稱為“深圳最強音”的主題報道,策劃早、分量重、影響大,體現了深圳特區報作為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展示了“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黨媒氣質。
“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深圳商報第一時間連線代表委員和京深兩地專家,深入解讀深圳面臨的發展機遇。兩會期間,深圳商報還在“深圳質量深圳標準發展報告”專欄推出了“爭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頭兵”系列報道,每日一篇濃墨重彩宣傳報道深圳發展取得的成就。
不僅要牢牢把握主流輿論場的話語權,當好發出主流聲音的“揚聲器”,更要架起百姓與代表委員之間的“連心橋”。連日來,特區報和商報通過代表委員互動、專家訪談等方式深入解讀兩會熱點,把實體經濟、人工智能、養老、二孩等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做深做透;通過對代表委員建議、議案和提案的精心梳理,挖掘發現有價值、有關注度又有建設性、傳遞正能量的新聞內容,以新聞現場、熱點聚焦、民生關注等專欄形式進行突出報道。
“融”,融在技術創新——
新聞“活”起來,可聽可看可互動
全國兩會,也是檢驗融媒體報道創新能力的“試金石”。在這場“新聞大戰”中,各式“神器”的運用讓新聞采訪報道如虎添翼。
“大家好,我是兩會新聞機器人‘讀特’。”
兩會期間,深圳特區報首次攜手深圳一家科技企業合作開發了兩款智能新聞機器人。它們在深圳特區報北京演播室一亮相,就吸引了許多媒體同行和受訪嘉賓的關注,儼然“小明星”。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市長許勤,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等在檢查深圳報業集團兩會籌備工作,看望慰問前方報道團隊時,都對特區報在新聞報道領域創新探索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表示了充分肯定。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讀特”機器人恰逢其時地投入兩會采訪一線,通過人機互動、智能搜索、數據庫檢索等途徑,承擔了兩會新聞播報、知識問答、代表委員采訪等任務,為“人工智能+媒體融合”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央視、央廣等中央媒體聞訊而來,專門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深圳特區報記者何龍,在全國兩會上也成了多家媒體追訪的對象。他右肩綁著可穿戴式云臺相機,手持單反相機和全景攝像機輪換拍攝,全副新式裝備引人注目。何龍和報道組同事采集采寫的稿件、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通過后方新媒體編輯部的制作后,生成了短視頻、動畫、H5、VR、街采等一系列新聞產品,竭誠奉獻媒體融合時代不一樣的新聞體驗。
一次性采集、多形態生成、多終端分發,從全國兩會的新聞采編流程和制作方式中可以發現,如今媒體融合理念已經融入新聞生產全流程中。
深圳特區報“讀特”客戶端的“新聞圖片+人物音頻”H5,帶你“耳目一新”地感受雷軍、陳十一等代表委員的新聞發布會現場;720度全景VR技術,讓你跟隨記者的腳步,沉浸式地體驗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現場;大數據的應用,對兩會新聞在深圳數百萬用戶中的閱讀大數據進行分析,“數說兩會”圖表報告讓你對深圳人的關注熱點一目了然。
今年,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融媒體報道團隊在北京首次設立演播室,以全媒體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傳播兩會聲音。“讀創”客戶端的“一圖讀懂粵港澳大灣區計劃”,以生動形象的全新呈現形式吸引了不少用戶轉發。
可視、可聽、可互動——豐富多樣的融合報道新聞產品充分體現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最新趨勢。
“融”,重在傳播效果——
一場新聞硬仗,一張媒體融合精彩答卷
全國兩會,是一座“新聞富礦”。兩會報道,也是一場“新聞硬仗”。
在媒體融合的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對創新報道要求更高,對記者素質要求更嚴。為此,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陳寅等主要領導,堅持靠前指揮,加強前后方組織協調,全線打通報紙和新媒體指揮體系,兩大主要媒體派出近30位精兵強將,組成了精干的全媒體報道團隊。所有記者都成為“多面手”,以敢打硬仗的優良作風和飽滿的精神狀態,每天為編輯部不間斷地提供圖文、音視頻、全景VR等多種素材。“文字記者”“攝影記者”界限不再,除了“標配”的錄音筆和筆記本電腦外,隨時拿起手機做圖文直播、應用云臺相機錄制動態視頻,已經成為前方記者的工作常態。
全媒體、多終端的新聞呈現方式,也讓媒體報道策劃能力的“標尺”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早在兩個月前,深圳特區報就已啟動全國兩會報道籌備工作,各部門聯動的策劃會不下10次。兩會期間,前方報道組每天深夜發完稿后,都會召開策劃會,分析當日新聞產品傳播效果、策劃次日報道選題,大家熱烈討論、互相啟發、碰撞火花,為的是把最好的新聞產品呈現給讀者、用戶、粉絲。
通過“頭腦風暴”,一系列可視化的“新聞大餐”色香味俱全地呈現在用戶面前:小動畫“三分鐘告訴你什么是‘兩會’”以生動活潑的動漫形式普及兩會知識,吸引了眾多80后、90后用戶轉發;街采視頻《新聞路上說說說》采訪深圳市民評說“取消長途費漫游費”“推進海綿城市,你怎么看”等兩會熱點話題,讓“京深連線”的品牌效應從報紙延伸到客戶端;歷時兩個月拍攝的微紀錄片《候鳥 我們在深圳》記錄了一座城市對生態文明的踏實踐行,在梨視頻、今日頭條、微博微信的推送量高達130萬次。
跨入融合時代,不一樣的兩會報道,帶來的是不一樣的精彩。據介紹,深圳特區報今年兩會報道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與反響,截至3月11日,“讀特”客戶端在首頁醒目位置開設全國兩會專欄專題4個,刊發新聞報道270多條,其中圖解漫畫、音頻視頻、H5、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作品約130多條,總閱讀量約979.5萬人次。
央廣網還以《智能機器人亮相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團住地》等為題對“讀特”機器人進行了專門報道。央視采訪團隊“兩會新鮮事兒”欄目,專門對特區報兩會智能機器人進行了采訪,認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帶來的新聞體驗“超乎想象”。
深圳商報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解讀、“爭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排頭兵”系列報道,以及“讀創”客戶端一系列有速度、有深度的兩會新聞,都受到了讀者、用戶熱捧。
2017年的全國兩會報道,深圳報業集團正在交出一份凝聚著創意和誠意的媒體融合答卷。下一步,如何結合深圳的科技、產業創新優勢,使之成為媒體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的強勁“加速器”,成為許多新聞人思考的問題。
深圳報業集團的媒體融合步伐,足音鏗鏘;深圳的新聞媒體品牌,越擦越亮。
本文章出自讀特新聞APP